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3:22 点击次数:120
开栏的话
在济宁这片浸润千年儒风的厚土上,总有一群质朴而耀眼的身影:他们恪守孝悌之道,传承仁爱之心,以诚信立身、用奉献传情,于平凡岗位默默耕耘,在他人需要时义无反顾。他们用真诚诠释美德,以行动践行大义,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,照亮孔孟之乡的精神原野。即日起,“济宁文明”微信公众号推出《儒韵贤风・美德济宁》专栏,聚焦济宁大地崇德向善的凡人善举,讲述他们以仁润心、以德立身的动人故事,邀您一同感受榜样力量,让至善至美的儒韵贤风在运河之畔生生不息。
爱洒讲坛绘彩卷 敬老孝亲谱新篇
周长梅,女,1970年2月出生,55岁,中共党员,山东邹城人,邹城市第十一中学教师。周长梅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她爱岗敬业,勤勉工作,丈夫去世后持续赡养年迈公婆。作为邹城市首届“教子有方当代孟母”的典型代表之一,她以爱为源,以情促行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爱”与“孝”的传统美德。周长梅家庭2019年3月被评为邹城市“五好家庭”,2019年4月被评为第三届邹城市文明家庭。
展开剩余69%2007年6月19日,周长梅的丈夫不幸去世,她含泪坚守教学岗位,忍着剧痛坚持给学生上课。寒风苦雨中,她既要授课,还要接送年幼的女儿上下学,更要赡养年迈的公婆,奉养自己的爹娘。生活的重担让她憔悴苍老,但出现在学生、同事面前的她,永远是擦干眼泪后的笑容。她在点滴细节中倾注着对家人、对学生的关爱,在琐碎坚持中凸显出忠孝两全的厚重。公公婆婆逢人便夸:“我家儿媳妇真的不容易,她自己舍不得吃穿,却每年都给我们买新衣服买好吃的,我们知足了!”后来,在公婆与女儿的支持鼓励下,她与现任丈夫再组家庭,她用心守护、用爱经营着这个特殊的家庭。每周末她都会按时赶回老家陪伴老人,逢年过节,打扫卫生、洗刷锅碗瓢盆的劳动让她疲惫不堪,但她无怨无悔,任劳任怨。无论是娘家、前婆婆家,还是现任婆婆家的老人,还有两个女儿,她都要兼顾考虑齐全。老人与孩子的衣服,大至羽绒服、鞋子,小至内裤袜子,她都会及时洗好买好整理好。两位婆婆常常感慨:“长梅真是比亲闺女还贴心。”
她深信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”,在女儿成长中始终践行“严爱相济”理念。丈夫离世后,她既未因生活压力忽视女儿教育,也未因过度保护溺爱孩子,而是通过“成长对话”“目标管理法”培养其独立品格。再婚后,她依旧注重家风建设,和丈夫一起带领子女为祖辈制作手工艺品、记录生活点滴。虽然矛盾与误解不可避免,但她总能以和风细雨圆满解决。正因她的这份坚持,两个女儿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学,收获了满意的工作。
周长梅以女性独有的韧性勇敢地直面人生,虽然生活不易,但她从未因人生变故耽误过工作。她常说:“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焰;教师不是职业,而是终身使命。”自1993年踏上讲台以来,她始终以“爱”为教育底色,以“立德树人”为使命,将教育情怀融入每一节课、每一次谈心。32年间,她坚守教学一线,担任班主任多年,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、优秀党员、优秀先进工作者。所带班级中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列前茅。面对学困生,她创新“阶梯式辅导法”,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缺补差,累计帮扶后进生转化率达98%;只要是她教过的学生,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多年的学生,都喜欢跟她分享生活琐事,甚至还特别喜欢到她家吃饭、住宿、畅谈,她用真诚与家长搭建起了“家校连心桥”。
周长梅还将个人的奉献延伸至社会,成为传递正能量的“活招牌”。疫情期间,她主动承担“空中课堂”录制任务,为隔离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,线上辅导时长超300小时,确保“停课不停学”。社区里,她协助核酸检测2000余人次。面对赞誉,她淡然道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她用实际行动证明:平凡中亦可成就伟大,点滴善举能凝聚向善力量。
初心易得,始终难守。生活中,她以孝亲敬老为纽带,用独有的真情经营着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大家庭。工作上,她以三尺讲台为阵地,把满腔热忱洒在了教育这片热土上。她用三十年光阴书写教育初心,用坚韧担当诠释“忠孝两全”,在平凡中铸就非凡。她的事迹,是新时代“好人精神”的生动缩影,更是激励全社会崇德向善的璀璨光芒。
来源:济宁市文明办
发布于:北京市Powered by 乐鱼体育APP苹果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